
時間:2024-09-12 10:09
9月4-6日,由中國百貨商業協會主辦的“2024零售技術應用大會暨數字化生態高峰論壇”在重慶召開,大會主題為“強生態 抓應用 求實效”。
會上,生鮮傳奇商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衛做了題為“零售的數字化和AI化”的主題演講,對傳統軟件的問題、移動時代軟件的特點、聯合數據的應用、AI帶來的零售變革等進行了深入剖析。以下為演講摘要。
我入行是做百貨的,后來轉行去做超市,現在是做生鮮社區連鎖店。賣菜這件事情看上去很下里巴人。但是實際上在做的過程中,特別是在店越來越多的時候,我們發現,賣菜還真需要技術,如果做幾家店,很可能靠人力。但更多的店,其實要靠高科技。
多年前,我把自己的公司貼了三個標簽:一是高科技,二是制造型,三是全天候零售。正是圍繞著這三點,我們展開了公司很多的變革,特別是在高科技方面。
為什么要去做高科技呢?在整個經營過程中我們發現,傳統軟件是制約生鮮零售或者社區零售的瓶頸。之前,找到很多軟件公司合作,試圖用傳統的軟件來去適應我們快速發展和多變的生鮮需求,但是情況都不理想。
一、傳統軟件的問題
傳統軟件有幾個突出的問題:
第一,傳統軟件本質是統計型,而不是管理型。給的是一些簡單的報表,給的是發生的結果,但是在管理過程中用處并不大。
第二,現在的軟件大多數都是管理層使用的軟件,而不是基層員工使用的軟件。一家很大的軟件公司開發出來的生鮮訂貨系統,我們發現甚至不如一個賣場里的老阿姨要貨要的準,她憑手指一掐要的準得多。有一家軟件公司說他們有突破性的進展:生鮮的要貨準確率達到了70%以上,我說70%的軟件有什么用呢?如果菜場老太太要貨準確率達不到90%,她就沒飯吃了。我們的軟件大都是管理干部、店長去用,但真正的一線的員工、實際的銷售人員卻用不了,可以說這些軟件都是“貴族軟件”。
第三,我們的軟件它是PC端的,而不是移動端的。大家現在購物、聊天都在手機上了,但是不知道為什么,很多商業軟件還要在PC端使用,界面都是基于PC端,而不是手機端的。有些軟件公司開發了一些像羅盤一樣的表,其實是給董事長看的,沒有實用價值,什么餅形圖、柱形圖,看上去很炫酷,在實際應用中其實沒什么用。包括很多企業做超大屏,把公司的各種情況用羅盤把它顯示出來,但是在實際使用中根本沒有用處。
現在的軟件還有一個問題,幾乎所有的軟件都是單極的,沒有互動,只有顯示。最糟糕的是大多軟件貫穿報表做的很差。比如說進一個貨,人思考的模式或者正常思考的模式,假設進白菜,要問問昨天賣了多少個,前天賣了多少個,上周大概賣了多少個,如果可能的話,最好告訴我去年在這個時段,大概這個白菜賣了多少個。問題是如果查這個單品,可能要查4、5張報表,當一個門店有四五千個單品的話,這就幾乎不可能了。
因為這樣的問題,之前也找了多家軟件公司,花了不少錢,但是最后覺得都沒有太大用處,所以干脆我們自己做,用使用者的思考模式,用門店的思考模式去做的軟件。這個軟件名叫“哪吒”,取意是“我的命運我作主”。到今天,這套軟件至少是我們已知的生鮮行業最好用的軟件,實現了站在經營者立場,站在員工立場去開發的。這個軟件現在我們有完全的知識產權,獲得了軟件著作權證書。
這個軟件的核心定位就是一切基于手機的單兵系統。也就是必須是移動端的,必須極度傻瓜化,必須是單兵的,每個人都能用。這個軟件,可能是生鮮行業唯一全員使用的軟件,在門店賣菜的阿姨要用這個軟件,到上面的高層也要用這個軟件,徹底打破軟件的貴族性。
二、哪吒系統的優勢
首先是軟件實現了貨架商品的數字化管控,這個圖片不是照片,是所有商品進行數字化拍照的,也就說門店所有的貨架都實現了商品數字化管控,每個商品在什么位置,每個店的商品在什么位置。
另外,通過商品的數字化管控,貨架的精準化管控,我們每個月對商品的銷售和陳列進行不斷的分析。上面的紅框,有綠框,代表著這個商品銷售的強度。在生鮮傳奇會發現有的貨品有四個位置,有的貨品只有一個位置,這完全是基于它的銷售頻次產生的。
經過5年不斷的商品數字化管控,使它真正實現了商品的全監管,高效監管。生鮮傳奇今天常規商品的銷售,動銷率是100%,行業水平只有85%。
最早的時候,我們想把商品數字化非常麻煩,要進行拍照,要量長、寬、高,要把這個數字輸入到系統里面去。但是現在的技術只需要一個小箱子,把商品放進去,它自動就360度拍完,這就是AI的全新應用。以前要做幾千的單品,錄入是非常浩繁的工程,而且每個商品的長、寬、高,特別是很多商品是異形的,去做這樣的統計非常困難。但是現在的技術僅僅是把這個產品放到這一個拍照箱里面,出來以后所有的數據就全部進去了。
第二是軟件要互動起來。員工最關心的是薪酬,更重要的如何讓薪酬和他的銷售關聯,現在大多數企業管理的顆粒度很粗,只能將銷售總數據和他的工資薪酬進行關聯。但是生鮮有它的獨特性,生鮮如果賣得快就賺錢,生鮮如果這個產品壞了,那就賠錢,生鮮勤打理點可能毛利就會更高一點。如果簡簡單單的用數據統計這件事情,員工是無感的。
所以我們就研發了這一套薪酬軟件。第一,它實時顯示員工賺了多少錢,比如說175.6元,是我們一個店蔬菜小組截止這個時點掙了175.6元。有的員工可能覺得是不是掙少了,可以看整個公司的排名。更重要的,可以看到每節貨架每月掙了多少錢。原來我們試圖讓員工多管理貨架,他們不愿意。現在員工很害怕這些貨架不歸他管,因為他很清楚知道這節貨架銷售跟他有直接關系。
再往下面的顆粒度是單品,每個單品是實時的,到現在為止,這個月賣了多少,毛利多少,提成多少。賣虧和報廢的產品,則用紅色的部分顯示。當員工可以實時看到這種顆粒度,而且是實時互動,打開就能看到剛剛發生的事情,員工的緊迫感和商品的帶入感完全產生了。
因為這套軟件的使用,我們的毛利率迅速提升了4個點。這個互動型的軟件,解決了原來用無數的方法都解決不了問題,還減少了公司的矛盾:原來員工總是抱怨自己工資拿得少,但是當他看到自己排名的時候就知道不是公司給的少,是自己掙得少,員工之間這種比學趕超也起來了。
另外,這個軟件必須是管理型軟件。最右邊,就是一定告訴他,你昨天銷售提成了多少錢,要求你打開界面必須確認,你不確認,這個頁面就不會跳掉。另外一個,如果你不確認,你把它跳過去了,我就不看,對不起,你今天的工資,下個月不會發給你,會再隔一個月發給你,所以沒有員工敢不看這個軟件,沒有員工敢不碰這個軟件。
大家看到,僅僅這一點,就是一個全員使用的軟件了。
第三,生鮮的可視化盤點。生鮮的盤點一直是一個很難的事情,特別是生鮮的實時盤點,一直是各個超市的難題。比如玉米,今天到了100斤,賣了30斤,理論上還有70斤,但是玉米會剝皮的,如果按30斤補貨,貨量就不夠了,所以生鮮的實時補貨很重要,同時生鮮還有破損。所以傳統軟件管不了生鮮,沒有帶入感,它管的只是數字,不是現場。只有移動端,而不是在PC端,隨時發現問題隨時修正數據。
我們的盤點,把所有的生鮮陳列全部可視化了,然后再去盤點,系統自動檢索跟理論數據不吻合的,這些跳躍的數據就是有問題的,讓操作者修正數據,還要填寫原因,訂單系統的后臺也開始發揮作用了。
原來軟件團隊和經營團隊是兩張皮,軟件團隊總是覺得不要人工干預,而經營團隊又覺得這個完全不靠譜,用它還不如不用。后來我提出一個詞,軟件要的并不是精準,軟件不是替代人工,軟件要成為人的助手,軟件要的其實不是完美的精確度,要允許混沌的部分。它提供一個比較,一個算法,而且一定是很簡單化的。
我們提出一個要求,即使不識字的員工,只要能用到購物網站的,就一定能使用我們的軟件,也就是軟件的極度簡單化。
第四,AI的自動識別。在實際應用中,AI大部分還只是一個概念,商品的識別度其實非常低,甚至很多識別度只有50%、60%,對商業來講識別度達不到99%就沒什么價值。我們通過一些手段,包括包裝的改變,已經能實現部分貨架的完全AI自動識別,它能提示產品的,對差異進行報警。
商品過期也是超市公司極其困擾的問題,傳統的方法是靠人工檢查,費時費力。我們在技術上進行突破,不同時間不同價格,實現了條形碼的單品化。我們是制造型零售,這個條形碼里面放入了一個時間碼,商品出售時都不用貼打折牌,從賣的時候就告訴消費者這個保質期是3天,什么時間是原價,什么時間是打幾折。顧客也可以像淘寶一樣去淘,發現過了某個時間段這個產品是不要錢的。但是這個產品一旦過期在收銀臺一定掃不過去。這種作法,也杜絕了職業打假的現象,有人買一樣東西拿回家放到過期再夾帶進超市,這種情況在收銀臺直接報警,解決了困擾行業這么多年痛點的問題。我認為,零售不是跟顧客或者跟犯罪的博弈,而是要在更高的維度上降維打擊。
還有一個就是海報式信息化系統,我們做加盟店系統,發現跟加盟商成了博弈。面對公司這么多職能部門,加盟商一臉蒙圈,他根本不知道這個事情應該找誰。而且傳統軟件也不好用,現在我們正在全新升級軟件,完全是海報化的。一是給加盟商建立信用標簽,他能很清晰地通過圖標看到自己的情況,是什么級別他就能享受什么級別的退貨。比如說是信任級,他今天退的貨下午4點鐘就能退款,而且原則上不要貨物返倉。如果變成了審核級,貨就必須退倉,第二天退款。如果作弊被發現,就變成不信任級,不要退貨了。加盟商參加我們的年會、交流會,桌面上也會放上他的信任級。管理的內容從來不是技術,管理的永遠是人性,把人性管好了,軟件自然就好用了。軟件試圖跟人性去作戰,那是根本不可能的。
二是簡單的操作按鈕。退貨按退貨,訂貨按訂貨,如果你什么都不知道,按服務就行了,等后臺響應。數字化、智能化、AI化,體現的就是在這里。比如原來的退貨要打報表,打退單,現在退貨跟拼多多上退貨是一模一樣的。只要按退貨,拍照片上傳就行了。
三、大數據VS小數據
我們經常講大數據,其實大部分的大數據都是小范圍里面的小數據。真正的大數據是行業數據。螞蟻商聯成員企業的軟件系統都是統一接入商聯的瑪爾科系統,數據在內部開放,數據清洗以后干了很多事情,其中一項就是比價。成員企業的單品進價分成P1、P2、P3三級,代表“進價比較便宜,一般、差”,從而衡量每個公司的采購水平。生鮮傳奇在整個螞蟻商聯里面是第一名,有70%的商品價格屬于P1級,商品進價低于其他企業,但對我們來說,還要把剩下的30%也達到P1級。傳統的軟件解決不了這個問題,但是聯盟化的軟件能解決這個問題。
技術也可以讓商品更性感。螞蟻商聯聯合開發自有品牌,有3000個單品,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螞蟻商聯,我們一起聯合開發的自有品牌,每個商品上都有一個二維碼,每一個二維碼掃進去都是產品的寶貝描述。生鮮傳奇的所有商品也用這個技術,每一款需要跟消費者去介紹的產品,會用這個二維碼掃進去看到整個產品的介紹,甚至鏈接到購物網站,這樣會使產品更有科技感。
四、 AI改變零售
AI時代的來臨是不可回避的。我們正在打造一家全新的店:中國首家AI超市,把現在最新的AI技術放進去。比如說一個數字人技術,理論上可以應用到自助收銀機里面去,是對收銀員極大的平替,秒殺現在所有內卷的收銀機。這樣的數字人技術優于老總帶貨。
我們也在和一些可識別系統合作,建設3D模型下的門店平面圖。把一個店調改以后,再用攝像頭去跟蹤,觀察顧客在各個區域的喜歡度、男女顧客比例、產品銷售的時段變化等,獲得這些數據以后進行統計、比較、清洗,然后應用到整個公司的貨架調改里面,這就會更精準。還有AI的圖文生成,無論是在實效性、技術、成本上都是傳統美工不可比的,還解決了侵權的問題。
另外,無人車可能改變一切。無人車的功能遠不只跑來送貨的,還有門店間用無人車進行商品調撥。實現了低成本的商品的配送,一天多波次配送。這種小車的快速傳遞,傳統配送中心將沒有價值,區域的前店后廠功能得以實現,生鮮變得更新鮮,加工更實效,數字更精準,跟消費者之間的互動也更快。而且小店的范圍可以無限擴充,比如說一個小店只有200平方,最多只能放2000個單品,但一旦有這種車,在后面配一個大倉,就可以賣1萬個單品。在門店訂貨,立等可取,更不要說送貨到家了。
在未來10年里面,無人車不只是改變送貨,更可能改變整個商業模式。